行政诉讼网logo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

来源:行政诉讼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 2023年2月21日 17:17:17

字号:[-缩小 默认 +放大]

 

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

 

(2019年12月12日国务院第74次常务会议通过 201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23号公布 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下简称外商投资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 国家鼓励和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规范外商投资管理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第三 外商投资法第二条第二款第一项、第三项所称其他投资者包括中国的自然人在内

第四 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下简称负面清单)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提出报国务院发布或者报国务院批准后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发布。

国家根据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负面清单。调整负面清单的程序用前款规定

第五 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做好外商投资促进、保护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外商投资促进、保护和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支持、督促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开展外商投资促进、保护和管理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外商投资促进、保护和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章 投资促进

第六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政府资金安排、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资质许可、标准制定、项目申报、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应当依法平等对待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应当依法公开;对政策实施中需要由企业申请办理的事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公开申请办理的条件、流程、时限等并在审核中依法平等对待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

第七 制定与外商投资有关的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或者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起草与外商投资有关的法律、地方性法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书面征求意见以及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听取外商投资企业和有关商会、协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反映集中或者涉及外商投资企业重大权利义务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应当通过适当方式反馈采纳的情况

与外商投资有关的规范性文件应当依法及时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管理依据。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布到施行之间的时间

第八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外商投资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九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通过政府网站、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集中列明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政策措施和投资项目信息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宣传、解读为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咨询、指导等服务。

第十 外商投资法第十三条所称特殊经济区域是指经国家批准设立、实行更大力度的对外开放政策措施的特定区域。

国家在部分地区实行的外商投资试验性政策措施经实践证明可行的根据实际情况在其他地区或者全国范围内推广

第十一 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列明鼓励和引导外国投资者投资的特定行业、领域、地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发布。

第十二 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的规定享受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优惠待遇。

外国投资者以其在中国境内的投资收益在中国境内扩大投资的依法享受相应的优惠待遇。

第十三 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和内资企业平等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外商投资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制定或者与其他企业联合制定企业标准。

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向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标准的立项建议在标准立项、起草、技术审查以及标准实施信息反馈、评估等过程中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按照规定承担标准起草、技术审查的相关工作以及标准的外文翻译工作。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提高标准制定、修订的透明度推进标准制定、修订全过程信息公开。

第十四 国家制定的强制性标准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平等适用不得专门针对外商投资企业适用高于强制性标准的技术要求

第十五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阻挠和限制外商投资企业自由进入本地区和本行业的政府采购市场。

政府采购的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不得在政府采购信息发布、供应商条件确定和资格审查、评标标准等方面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不得以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股权结构、投资者国别、产品或者服务品牌以及其他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予以限定不得对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和内资企业区别对待。

第十六 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就政府采购活动事项向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提出询问、质疑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投诉。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答复或者处理决定。

第十七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依法纠正和查处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等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八 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依法在中国境内或者境外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债券等证券以及公开或者非公开发行其他融资工具、借用外债等方式进行融资。

第十九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在法定权限内制定费用减免、用地指标保障、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的外商投资促进和便利化政策措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外商投资促进和便利化政策措施应当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利于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第二十 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和公布外商投资指引为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服务和便利。外商投资指引应当包括投资环境介绍、外商投资办事指南、投资项目信息以及相关数据信息等内容并及时更新

第三章 投资保护

第二十一 国家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不实行征收。

在特殊情况下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实行征收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以非歧视性的方式进行并按照被征收投资的市场价值及时给予补偿

外国投资者对征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二 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的出资、利润、资本收益、资产处置所得、取得的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依法获得的补偿或者赔偿、清算所得等可以依法以人民币或者外汇自由汇入、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对币种、数额以及汇入、汇出的频次等进行限制。

外商投资企业的外籍职工和香港、澳门、台湾职工的工资收入和其他合法收入可以依法自由汇出

第二十三 国家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持续强化知识产权执法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平等保护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

标准制定中涉及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专利的应当按照标准涉及专利的有关管理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 行政机关(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下同)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实施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以及其他行政手段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转让技术。

第二十五 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确需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涉及商业秘密的材料、信息的应当限定在履行职责所必需的范围内并严格控制知悉范围与履行职责无关的人员不得接触有关材料、信息。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的商业秘密;依法需要与其他行政机关共享信息的应当对信息中含有的商业秘密进行保密处理防止泄露

第二十六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涉及外商投资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进行合法性审核

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依法对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第二十七 外商投资法第二十五条所称政策承诺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法定权限内就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在本地区投资所适用的支持政策、享受的优惠待遇和便利条件等作出的书面承诺。政策承诺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第二十八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向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以及依法订立的各类合同不得以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换届、机构或者职能调整以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为由违约毁约。因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改变政策承诺、合同约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依法对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因此受到的损失及时予以公平、合理的补偿。

第二十九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公开透明、高效便利的原则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及时处理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其投资者反映的问题协调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动中央层面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对地方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指定部门或者机构负责受理本地区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其投资者的投诉。

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完善投诉工作规则、健全投诉方式、明确投诉处理时限。投诉工作规则、投诉方式、投诉处理时限应当对外公布。

第三十 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其投资者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通过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申请协调解决的有关方面进行协调时可以向被申请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了解情况被申请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予以配合

责任编辑:行政诉讼服务平台

本文内容均来自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或者行政机关网站以及互联网知识整合,如有内容陈旧或者错误,请联系行政诉讼服务平台,以便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本文地址:http://www.xzssw.cn/xzfgk/513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