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网logo

法院制造冤假错案怎么告

来源:行政诉讼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 2023年2月21日 18:35:17

字号:[-缩小 默认 +放大]

法院制造冤假错案怎么告

一、哪些情形致冤假错案要追究法官的责任

《意见》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违法审判责任。

1审理案件时有

贪污

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2违反规定私自办案或者制造虚假案件的

3涂改、隐匿、伪造、偷换和故意损毁证据材料的,或者因重大过失丢失、损毁证据材料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4向合议庭、审判委员会汇报案情时隐瞒主要证据、重要情节和故意提供虚假材料的,或者因重大过失遗漏主要证据、重要情 节导致裁判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5制作诉讼文书时,故意违背合议庭评议结果、审判委员会决定的,或者因重大过失导致裁判文书主文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6违反法律规定,对不符合

减刑

假释条件的罪犯裁定减刑假释的或者因重大过失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罪犯裁定减刑假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7其他故意违背法定程序、证据规则和法律明确规定违法审判的,或者因重大过失导致裁判结果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出现冤假错案如何追究法官的责任

《意见》规定,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媒体和社会监督依法受理对法官违法审判行为的举报、投诉,并认真进行调查核实。

追究违法审判责任的,一般由院长、审判监督部门或者审判管理部门提出初步意见,由院长委托审判监督部门审查或者提请审判委员会进行讨论,经审查初步认定有关人员具有本意见所列违法审判责任追究情形的,人民法院监察部门应当启动违法审判责任追究程序。

法院监察部门对法官是否存在违法审判行为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合理的保护措施。

在调查过程中,当事法官享有知情、辩解和举证的权利,监察部门应当对当事法官的意见辩解和举证如实记录,并在调查报告中对是否采纳作出说明。

监察部门经调查后,认为应当追究法官违法审判责任的,应当报请院长决定,并报送省(区、市)法官惩戒委员会审议。

高院监察部门应当派员向法官惩戒委员会通报当事法官的违法审判事实及拟处理建议、依据,并就其违法审判行为和主观过错进行举证。

当事法官有权进行陈述、举证、辩解、申请复议和申诉。法官惩戒委员会根据查明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无责、免责或者给予惩戒处分的建议。

三、怎么处理“问题法官”

《意见》提出,追究违法审判责任的相关责任人时,根据其应负责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应当给予停职、延期晋升、退出法官员额或者免职、责令

辞职辞退等处理的,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依法办理;

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由纪检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和 程序依法办理;

涉嫌犯罪的,由纪检监察部门将违法线索移送有关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免除法官职务,必须按法定程序由人民代表大会罢免或者提请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

一起冤假错案有很多办案人员

四、他们的责任怎么划分

《意见》规定,独任制审理的案件由独任法官对案件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承担全部责任。合议庭审理的案件,合议庭成员对案件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共同承担责任。

进行违法审判责任追究时,根据合议庭成员是否存在违法审判行为、情节、合议庭成员发表意见的情况和过错程度合理确定各自责任。

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时,合议庭对其汇报的事实负责,审判委员会委员对其本人发表的意见及最终表决负责。

案件经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构成违法审判责任追究情形时,根据审判委员会委员是否故意曲解法律发表意见的情况,合理确定委员责任。

审判委员会改变合议庭意见导致裁判错误的,由持多数意见的委员共同承担责任,合议庭不承担责任。

审判委员会维持合议庭意见导致裁判错误的,由合议庭和持多数意见的委员共同承担责任。

合议庭汇报案件时,故意隐瞒主要证据或者重要情节或者故意提供虚假情况,导致审判委员会作出错误决定的,由合议庭成员承担责任,审判委员会委员根据具体情况承担部分责任或者不承担责任。

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导致审判委员会决定错误的,主持人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五、法官的权益如何保障,会不会导致法官不敢审判了

《意见》专门规定了“加强法官的履职保障”。

在案件审理的各个阶段,除非确有证据证明法官存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严重违法审判行为外,法官依法履职 的行为不得暂停或者终止。

法官依法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任何组织和个人违法干预司法活动、过问和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应当依照规定予以记录、通报和追究责任。

依法保护法官及其近亲属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依法及时惩治在法庭内外恐吓、威胁、侮辱、跟踪、骚扰、伤害法官及其近亲属等违法犯罪行为。

侵犯法官人格尊严,或者泄露依法不能公开的法官及其亲属隐私,干扰法官依法履职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六、法官被冤枉了怎么办

《意见》规定,法官因依法履职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或者经法官惩戒委员会等组织认定不应追究法律和纪律责任的,人民法院监察部门、新闻宣传部门应当在适当范围以适当形式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维护法官良好声誉。

人民法院或者相关部门对法官作出错误处理的,应当赔礼道歉、恢复职务和名誉、消除影响,对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给予赔偿。

法官因接受调查暂缓等级晋升的,后经有关部门认定不构成违法审判责任,或者法官惩戒委员会作出无责或者免责建议的,其等级晋升时间从暂缓之日起连续计算。

七、哪些情形不用追究办案法官的责任

《意见》明确,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案件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再审后被改判的,不得作为错案进行责任追究。

1对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具体条文的理解和认识不一致,在专业认知范围内能够予以合理说明的2对案件基本事实的判断存在争议或者疑问,根据证据规 则能够予以合理说明的3当事人放弃或者部分放弃权利主张的4因当事人过错或者客观原因致使案件事实认定发生变化的因出现新证据而改变裁判的6法律修订或者政策调整的7裁判所依据的其他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8其他依法履行审判职责不应当承担责任的情形。

由此可见,法官应当对其履行审判职责的行为承担责任,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目前冤假错案,有几个途径解决:第一,信访;第二,报告检察院;第三,向上级法院反应,申请再审。更多法律相关问题,行政诉讼网提供

法律咨询。

责任编辑:行政诉讼服务平台

本文内容均来自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或者行政机关网站以及互联网知识整合,如有内容陈旧或者错误,请联系行政诉讼服务平台,以便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本文地址:http://www.xzssw.cn/xzpc-2/916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