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该如何进行行政诉讼,有哪些步骤呢?
来源:行政诉讼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 2022年6月17日 10:00:20
字号:[-缩小 默认 +放大]
(一)起诉和受理。
1.起诉
(1)起诉的条件。
①原告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②必须有明确的被告人。即起诉时应当明确指出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具体行政行为;
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即起诉必须有明确的具体请求和事实依据,包括案件事实和证据;
④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围,并由人民法院管辖;
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案件,必须先办理复议手续;
⑥必须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2)起诉的方式。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应当以书面形式提起诉讼,即应当以书面形式提起诉讼,从而导致行政诉讼的开始。
诉状主要包括:
①当事人的情况。原告的名称.性.龄.族.职.业.地址。原告是法人或者组织的,应当写明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代表)的情况。与原告相对应的,还应当写明被告行政机关的全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情况;
②诉讼请求和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③证人姓名和地址的证据和证据来源。
除此之外,起诉状还写明人民法院的名称和接受起诉状的具体日期,并由原告签字盖章。
如果诉状所载事实缺失,人民法院可以要求诉讼人限期改正。
2.受理
受理是指人民法院决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诉讼进行审查,认为他们符合法律规定的诉讼条件。诉讼是以接受为前提的,但接受不是诉讼的必然结果。是否接受是人民法院根据国家审判权审查起诉行为的单方面行为。
收到原告的起诉状后,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
审查内容包括:
①诉讼是否符合法定条件;
②审查行政复议是否符合法定起诉程序;
③起诉是否重复;
④起诉状内容是否明确,起诉程序是否完整。
经审查,人民法院可以作如下处理:
(1)决定受理。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七日内立案,并及时告知当事人。
(2)如果认为案件缺乏或基本证据不足,则需要当事人进行纠正。如果当事人符合条件接受补正后,案件应当自当事人之日起七日内提交人民法院纠正,当事人不能或不纠正期限内,因此不符合验收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通知原告不得接受。
(三)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书之日起七日内作出裁定,认为起诉书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不予受理。原告不服裁定,可以提出上诉。人民法院在七日内不能作出受理决定的,应当先予以受理;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驳回起诉。
(二)一审程序。
行政案件一审程序是指一审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应当适用的程序,包括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合议庭审查和判决等阶段。
以下是审理前准备工作:
①人民法院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被告应当提交相关材料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人民法院之日起10天内收到起诉书的副本,并提交一答复,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答复之日起五日内,向原告发送答复;
②将开庭时间.地点告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③应当公开审理的案件,公告当事人的名称.原因和开庭时间.地点。
庭审开始阶段的工作有:
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出庭,并报告主审法官;主审法官应当核对当事人。公布案件原因,公布主审法官名单。书记员应当将诉讼权利和义务告知当事人,并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一般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法庭审理过程:
根据原告.被告.第三人陈述行政争议的顺序;举证.质证;辩论;当事人的最终陈述等。
合议庭审查是在上述审判的基础上,合议庭成员对如何做出判决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在达成协议后提交总统批准。合议庭的评估不得公开进行,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原则应当保留并记录在笔录中。
判决是指人民法院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标准,对行政案件进行判决的行为。人民法院应当布判决。判决时,应当告知当事人的上诉权、上诉期和上诉法院。
(三)二审程序。
二审程序又称上诉程序,是指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对一审案件作出的判决。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之前,根据当事人的上诉,根据事实和法律,审理案件的程序,其特点主要是:二审程序是由当事人的上诉引起的,该程序是由上级人民法院适用的一审人民法院,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决是最终的判决。
需要注意的是程序:
①第二审程序是一种独立的审判程序,但并非每个行政诉讼案件都必须通过该程序;
②二审程序既可适用开庭审理,也可适用书面审理。书面审理的适用条件是上诉案件事实清楚。
③审结期间,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二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形需要延期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核准,上诉案件审理需要延期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核准。
(四)审判监督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法.法规,依法再审的程序。
提出条件进行审判监督程序:
①必须有法律原因,即发现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
②上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同级人民法院院长,必须由具有审判监督权的组织或专职人员提出。
有三种程序可以提起再审:
①人民法院院长提出的,必须报经审判委员会决定;
②上级人民法院提出的,可以自行或者下级人民法院指令再审;
③人民检察院抗诉的,人民法院必须再审。
最后,行政处罚需要在允许的时间内进行,按照法院的召唤进行。行政处罚是司法机关认可的法定程序,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有效途径,当然也有对行政处罚有疑问的,如果不认可执法人员的判决可以打官司。